现任领导

武海涛

       武海涛,男,汉族,19781月生,山东肥城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5月参加工作,2009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毕业于鲁东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地理教育专业,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自然地理专业,获硕士学位,2009年获博士学位。

  工作以来,历任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东北湿地观测研究网络站副站长、常务副站长、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科研计划处副处长、处长。

  20208月任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20211月党委委员)

        2023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副院长、分党组成员

  曾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佐治亚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兼任国际湿地科学家学会会员、中国生态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国家湿地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湿地保护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湿地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林草局国家级自然保护地评审委员会委员;《湿地科学》执行主编,Wetlands编委,Ecohydrology& Hydrobiology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Hydrobiologia客座编辑,《湖泊科学》和《环境生态学》编委。

  主要从事生物地理学、湿地生物与环境、退化湿地恢复和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研究。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吉林省湿地生境恢复创新团队负责人。主持研究并深入揭示了北方河口湿地水文连通与生物连通的耦合机理,组织实施了东北退化淡水沼泽湿地恢复与重建技术集成与示范,集成创新了近自然综合恢复技术体系,制定了相关行业和地方标准;论证了沼泽湿地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特征及形成机制,揭示了退化沼泽土壤动物格局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机理,证实了沼泽无脊椎动物的环境指征功能,并筛选了典型指示类群;合作开展了全国湿地保护空缺分析、黄河流域重要湿地生态状况评价,研究结果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所采用。

  目前正在主持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东北沼泽湿地生境功能提升技术与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长白山土壤生物垂直带格局变化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及机制”、中国工程院院地合作项目“松嫩平原西部农田-草原-湿地生态连通工程战略咨询研究”和吉林省杰出青年项目“松嫩平原沼泽湿地生境功能恢复与稳定性提升机制”等研究。近年来共主持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省杰青和创新团队项目、GEF国际湿地项目和行业类项目等30余项。

  近年来已在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Freshwater biology等国内外期刊发表SCI等学术论文140余篇(第一和通讯作者70余篇),参编著作13部;以第一申请人授权发明专利10项,制定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5项,软件著作权3件;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2020年“东北平原内陆退化沼泽近自然综合恢复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排名第一; 2017年,排名第四),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6年,排名第五)1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1项(2018年,排名第一),吉林省青年科技奖(2018年),2019年入选吉林省第七批拔尖创新人才,2023年入选吉林省B类人才;撰写2份湿地管理与国家级研究平台建设的咨询报告,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内参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