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致敬长春分院最美巾帼奋斗者】之一——巾帼不让须眉,奋斗的姿态最美丽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3-13    |    【放大】 【缩小】  |  【打印】 【关闭

  她们不畏困难、主动担当;她们坚守岗位、矢志奋斗;她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倾力贡献巾帼智慧,她们用行动践行奋斗的姿态才是最美丽的,她们有一个同样的名字——“最美巾帼奋斗者”。

  国际舞台显身手

  (长春分院“巾帼建功”先进集体——Light学术出版中心)

  这是一支用实力跻身国际舞台的实干团队,团队现有女性职工14人(占比67%),其中共产党员7人,在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白雨虹研究员(女)的带领下,Light学术出版中心创办了国际一流光学期刊Light,并以此为平台,为我国对外学术交流和人才引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1 Light学术出版中心的“她”身影

图2 工作中Light学术出版中心团队

  长春光机所的Light学术出版中心(以下简称Light中心)是负责长春光机所学术期刊、专著策划与出版等工作的技术支撑部门,团队成员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5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人员占75%以上;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或访问经历人员占50%。Light中心主任白雨虹研究员(女)曾获得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中科院“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吉林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团队骨干成员常唯博士(女)曾获得中科院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择优支持项目,并在编辑岗位晋升为研究员,2018年荣获长春光机所第一届先进个人荣誉称号;Light责任编辑郭宸孜(女)曾荣获第三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业务大赛总冠军,以及长春光机所第二届先进个人荣誉称号;Light科学编辑袁境泽(女)荣获2019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及长春光机所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Light中心拥有5种光学期刊,其中SCI收录期刊1种、EI收录期刊4种、ESCI收录期刊3种。自2012年白雨虹研究员带领团队创办国际一流光学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以下简称Light)至今,Light始终位列国际光学期刊影响因子排行榜前三位;2017年入选“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类项目(全国22项),筹创中的Light子刊eLight入选高起点新刊。此外,以Light为平台,每年举办Light Conference系列国际会议。期刊与会议交互影响,为加快科技创新成果传播,抢占国际话语权,促进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与人才引进发挥了重要作用,Light已然成为中国对外交流与展示的靓丽名片。

  科“妍”抗“疫”勇当先

  (长春分院“巾帼建功”先进集体——新冠病毒快速检测攻关研发团队)

  这是一支充满活力的精英团队,她们平均年龄只有31岁,其中女同志占70%,疫情蔓延,她们挺身而出,放弃休假,投身实验室,为抗“疫”贡献科“妍”力量。

  图3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联合攻关研发团队

图4李冰凌(左)杜衍(右)

  团队核心成员李冰凌(女)和杜衍(女)均师从长春应化所董绍俊院士(TWAS),是董院士众多优秀学生中的杰出代表。博士毕业后她们先后到国外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面对国外的各种诱惑,她们毅然选择回到应化所工作,并于2016年、2017年分别入选中组部、中科院重点人才计划。回国后她们组建了自己的课题组,主要在与疾病早期诊断和传染病防控密切相关的分析领域开展科研工作,其代表性成果“基因检测技术”,可用于“急、慢性和突发性传染病”的通用性检测,并进一步提高现行方法的检测精准度、信噪比和便携性。近两年,团队在《J. Am. Chem. Soc.》、《Nucleic Acid Res.》等高水平国际期刊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申请发明专利4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得知消息后,两位女科学家毅然决定放弃休假,马上召集各自课题组相关成员返回科研岗位,组建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联合攻关研发团队。团队成员于1月29日(正月初五)全部集结,正式启动了针对“新冠病毒肺炎便携性诊断”的攻关研究。疫情当前,她们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用行动彰显了“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的主人翁精神。2020年3月8日,该团队同时被吉林省直妇工委授予“巾帼建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扎根黑土绽芬芳

  (长春分院“巾帼建功”先进集体——黑土有机碳与保护性耕作学科组)

  这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团队,团队中75%为女性科技工作者,她们十几年如一日扎根黑土地,她们坐得住科研冷板凳,熬得住野外风吹日晒、天寒地冻,在新华社《半月谈》报道中被誉为守护东北黑土地的一支“娘子军”。

  图5 黑土有机碳与保护性耕作学科组

图6 野外工作中的她们

  东北地理所的黑土有机碳与保护性耕作学科组,在学科组组长梁爱珍研究员(女)的带领下,无论是在七八月份的酷暑还是一二月份的寒冬,她们17年如一日监测保护性耕作下黑土肥力演变,为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东北地区的应用推广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撑。她们长期从事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黑土地的推广应用,尽管遭受了无数的白眼和冷嘲热讽,但她们始终坚守,从未轻言放弃。她们用17年的坚守和数据说服了政府和农民,目前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吉林省进行全面推广。截止到2019年,该技术累计推广面积已达30万公顷,团队发表论文200余篇,总引用3000多次,获得吉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授权专利8项,先后承担国家、中科院和地方重大或重点课题20余项。她们用柔弱的身躯和似火的热情,为黑土地保护奉献青春和热血,用辛勤的汗水和扎实的成绩展现“巾帼不让须眉”的女科学家风采。2020年3月8日,她们同时被授予吉林省直妇工委“巾帼建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在全国上下共同战疫的关键时刻,长春分院系统广大女干部职工团结一心,积极有序投身复工复产,2020年3月,长春分院分党组、系统单位党委、长春分院妇工委开展了“立足岗位 做最美巾帼奋斗者”主题活动,并对奋战在各自岗位的“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和“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后续,我们还将系列推出她们的先进事迹,让我们以她们为榜样,同心协力战疫情,为科研加油,为中国加油,用奋斗诠释最美丽的人生!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