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集

【中国科学报】王玉江的心愿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9-21    |    【放大】 【缩小】  |  【打印】 【关闭

  家中没人时,如果发生自来水管漏水、燃气泄漏等情况怎么办?在手机上安装一个软件,如果家中燃气泄漏,燃气传感器就会发信号给你,智能系统会自动打开窗、切断燃气阀门并发短信告知,这3个步骤会在1分钟内完成。

  ——这是哈尔滨盈江科技有限公司与其合作伙伴联合研发的智能系统,他们的目标是将传感器与物联网相结合,提供健康、安全、智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科学院背景

  开发这套安全智能系统的哈尔滨盈江科技公司,依靠的正是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物联网传感器技术背景。

  物联天下,传感先行。物联网的兴起离不开传感器的广泛应用。其中,电化学传感器因为体积小、灵敏度高、装配便捷成为传感器领域的新兴高端产品。其应用领域涉及到工业、农业、民用、军工等方面。由于我国电化学传感器市场几乎被国外产品占领,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而王玉江所在的长春应化所在这一领域已经有了十几年的积淀,他们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多项专利,同时拥有多项科研成果和制造技术。

  2011年,五十多岁的研究员王玉江带着项目从长春奔赴哈尔滨高新区,与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建哈尔滨盈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盈江公司)。作为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创新型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研发和制造中心,盈江公司几年内迅速发展成为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

  “中科院希望科研成果变成生产力,为国家作贡献。你们在电化学传感器成果积累这么多,市场前景好,国外又处于垄断地位。为了我们民族工业,再辛苦也值得搏几年。”王玉江至今还记得中科院长春分院院长王利祥语重心长的一番话。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盈江公司已经开发出电化学气体传感器、有毒易燃易爆气体报警器、控制器、气体在线监测系统、企业安全监管平台、智能家居、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甲醛气体检测仪等产品,可以满足石油化工、燃气、冶金、制药、环保、医疗、食品、冶金、发电、酿酒、交通、国防等重要领域的需求。

  落成哈埠

  盈江的故事还在续写。

  2014年7月,黑龙江省首个外籍院士工作站——哈尔滨盈江科技有限公司电化学传感器院士工作站在高新区科技大厦揭牌。俄罗斯科学院亚历山大·布加耶夫院士驻站与盈江科技公司合作,主要从事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发,包括新型电化学惯性传感技术的研发和电化学气体传感器检测仪器及系统的理论研究,并为相关电化学传感元器件的产业化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我们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为技术依托,建立了院士工作站、电化学传感器实验室、传感器工程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王玉江告诉记者。

  目前,盈江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在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电化学惯性传感器等方面已取得了核心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和多项主要科研成果,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先进水平的电化学传感器、仪器仪表产业。

  盈江公司有生产线3条,占地25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窗明几净,工作台一尘不染,预估规模产值能达到3亿元。

  “我们已经通过了ISO90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健康体系认证、安全体系认证,仪器仪表产品通过了计量认证、防爆认证、国家消防认证等。”谈及取得的一些成果,王玉江表示,初来哈尔滨时人生地不熟,哈尔滨高新区除了给政策、经费、场地的支持之外,还帮助协调申请烦琐认证手续。

  之所以选择哈尔滨进行产业化落地,得益于中科院和哈尔滨于2011年共建的育成中心。“哈尔滨市对引进项目和人才非常重视,几年内黑龙江省长来视察过三次,哈尔滨市长也多次来访,我们提出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王玉江欣喜地看见配套经费和住所很快得到落实,引进人才安心在此落地。

  哈尔滨育成中心给予了盈江公司很好的服务。育成中心主任李恩庆非常关注盈江公司的发展。盈江公司的员工每周都会看到他的身影,每次他都会带着员工提出的问题回去解决。

  “从和当地政府部门沟通到员工的孩子入托问题,大小事情只要他能解决都会不遗余力。他有个特点,不善言辞,但实实在在干事情。”王玉江感激地说。

  这是一种责任

  2011年下半年,盈江公司产品已经开始销售,军工、石油冶炼、矿山开发等相关产品已投入市场。因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具有响应快、定量准确、选择性好、可连续监测和检测,应用广泛等特点,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上有非常重要地位。经过关键材料、电极制备和处理、结构的优化、封装防漏技术的攻关,盈江公司已形成了完整的生产制造技术和成产线。成熟的产品包括,CO传感器、NH3传感器、SO2传感器、NO传感器、HCHO传感器等十几种气体、二十几个型号的传感器产品,以及仪器仪表类、家用燃气报警器、甲醛检测仪、综合气体检测仪、多种便携式有害气体检测仪等。

  “由于和汉威这样的成熟企业结合,市场销售铺设得很好,产品很容易被接受,今年的销售额达两千多万元。”王玉江很自豪。

  他的自豪不仅仅来自于可见的经济效益。“这是一种责任,国家支持的科研成果如果在需要转化时候退下来,相当于成果流产,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我还得完成该干的事情。”王玉江已年届六旬,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这支孵化出来的团队带好,提高技术储备,让企业能够正常发展。

  《中国科学报》 (2015-9-14 第6版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