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深入调研,促进科研与成果转化,抗击疫情,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中科院长春分院调研东北地理所吉林省西部农业试验站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5-28    |    【放大】 【缩小】  |  【打印】 【关闭

  526 -27日,长春分院院长甘建国、分党组书记马七军带队深入科研一线,调研东北地理所在吉林省西部设立的多个试验站和示范基地,促进科研与成果转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生产。东北地理所所长何兴元、党委书记苏阳等陪同调研。 

  526日上午,调研组到达东北地理所长岭草地农牧业试验站调研,试验站站长周道玮研究员介绍了覆沙造旱田、土地多途径利用、喷淋洗盐改良盐碱地等长期实验平台和核心技术。调研组详细了解喷淋洗盐用水量、覆沙造旱田成本和技术适用性等关键技术因子,并提出具体的科学建议。 

 

  调研长岭草地农牧业试验站

  钟荣珍研究员介绍了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秸秆养羊的必要性和发展潜力,对正在研究的以玉米秸秆为粗饲料来源的舍饲模式下如何改善羊肉品质并降低羊肉膻味进行了详细介绍。调研组详细问询了秸秆养羊的效益以及改善羊肉品质的关键技术。

  甘建国建议试验站要进一步深化定位,继续加强与企业及地方合作、坚定研究方向、保持研究特色、加强各项研究的示范效果,将草地农牧领域的各项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

  5月26日下午,调研组来到位于洮南市的草地农牧业示范基地。合作企业董事长龚政向调研组介绍了示范基地建设发展情况。该基地由东北地理所与吉林省圣一金地生物质开发有限公司于2016年合作共建,重点开展植被恢复技术、覆沙造旱田技术、喷淋洗盐疏松土壤和饲养一体化技术示范与推广。目前,已流转土地和退耕草原近20万亩,重点开展“小冰麦+燕麦草”、“燕麦+燕麦草”一年二季作物种植技术应用,应用“喷淋+秸秆+生物菌”综合治理技术治理4500亩盐碱化土地;建立了圣一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利用遥感技术对示范区进行内部土壤、秸秆覆盖度、作物长势、灾害、产量的时空动态定量检测,开展草场规模经营精准数字服务技术示范。调研组就一年二季作物种植技术应用的经济效益、市场前景、示范推广辐射情况以及关键技术需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座谈会上,龚政重点介绍了示范基地正着手开展的生态循环合作项目、年产3万吨食用菌菌丝化(TMR)多功能秸秆饲料项目以及小麦和燕麦深加工项目进展以及科技需求。

  甘建国指出,该基地的示范推广工作切实体现了将论文写在了大地上,让我们看到了荒漠中的一片绿洲。甘建国建议,作为企业方在实现盈利目标的同时,要紧密结合地方发展需求,重视科技的引领作用,继续保持与科研院所等机构的紧密联系;科研人员要让科技成果落地,为企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让企业家收益;多方共同努力,为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携手前行。

 

  调研洮南市的草地农牧业示范基地

  5月27日上午,调研组来到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和中国科学院大安盐碱退化草地生产力提升万亩示范区,重点调研了在研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进展情况以及植物耐盐碱鉴定温室、水稻耐盐碱杂交育种试验区、苏打盐碱地改良及牧草人工栽培试验区、重度盐碱地优质牧草水分高效调控利用试验区、盐碱地顶级植被恢复长期定位观测试验区等科研工作进展。听取了梁正伟研究员关于大安站发展建设情况报告。

  甘建国指出,大安站团队经过十多年的积累,为吉林西部盐碱地综合治理做出了重要的科技支撑,期望大安站团队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交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把大安站盐碱地研究平台建设得更好。

 

  调研大安碱地生态试验

  27日下午,调研组来到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湿地生态研究站进行调研。大安市委副书记朱永领、公园管理中心主任李岩陪同。调研组先后到亲苇栈道、观鸟台、实验基地、苇基食用菌基地进行实地考察。站长文波龙博士介绍了研究站近几年的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计划,李晓宇博士介绍了苇基食用菌开发情况。调研组对研究站成立三年来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提出了研究站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合理化建议,为公园湿地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调研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湿地生态研究站

  伴着夕阳的余晖,调研组来到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调研“沙葱引种栽培及产业化开发示范项目”进展情况,分别调研了乌兰图嘎镇董家村沙葱引种露地栽培示范基地和查干花镇反季节日光温室栽培基地。

 

  调研“沙葱引种栽培及产业化开发示范项目”

  项目负责人邵庆春研究员汇报了沙葱引种栽培过程中集成创新技术、沙葱引种栽培项目运营模式及如何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等情况。目前,在多项创新技术应用的基础上,沙葱种植已经进入露地栽培生产阶段,预计到2022年,栽培面积将由80亩增加至500亩,带动农户和合作社参与生产,实现沙葱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体系,促进生态优化和美丽乡村建设。